用「压缩即智能」评测各路开源大模型

AI最新资讯4个月前发布 tree
66 0 0

今日应用


今日话题


用「压缩智能评测各路开源大模型
用「压缩即智能」评测各路开源大模型
 

重点标签 压缩智能评测大模型时间线

文章摘要


摘要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压缩智能”这一理论,并尝试通过实验来验证压缩与大型语言模型(LLMs)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指标和时间线方法的评估框架,从性能和鲁棒性两个维度对LLMs进行科学评估。

1. 压缩与智能的关系: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更好的压缩是否会带来更强的智能。通过在代码能力和学术知识问答任务上的实验,作者发现LLMs的压缩能力与其在相应benchmark上的表现存在强相关性。这表明大模型对特定领域数据的压缩能力可以泛化到解决该领域的实际问题。

2. 基于压缩的评估方法:作者回顾了早期语言模型评估中使用的压缩指标,如Bits-per-Char (BPC)和Perplexity。然而,由于当前的LLMs已经学习了大量互联网数据,这些指标已无法准确衡量模型的泛化性和智力。为此,作者引入了时间线方法,通过在长时间线上观察模型性能的变化来评估其泛化能力。

3. 实验结果:通过在wikitext数据集上跟踪不同模型的压缩能力随时间的变化,作者发现泛化性良好的模型(如Mistral和Baichuan2)在整个时间线上保持了稳定的压缩性能,而泛化性较差的模型(如Qwen和LLaMA)则表现出较快的性能退化。此外,作者还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其他数据集,包括代码、学术论文、新闻和多模态数据等。

4. 评估框架:作者提出了一个2D空间中的评估框架,将压缩能力作为x轴,斜率作为y轴,以直观地反映LLMs的压缩性能和对新数据的泛化性能。在这个框架下,Mistral和Baichuan2表现出既强又鲁棒的特点,而Llama-2和Qwen虽然强大但不够稳定。

5. 结论: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展示了压缩与LLMs实际问题表现之间的强关联性,并提出了一种结合压缩指标和时间线方法的评估框架,从性能和鲁棒性两个维度对大模型进行科学评估。

文章还提供了实验代码链接和论文链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参考。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选择最有潜力的开源模型,以指导模型的训练和优化。

文章来源


原文地址: 点我阅读全文
原文作者: 极市平台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